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: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 > 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  > 青少年心理疾病预警:你需要知道的这些表现

青少年心理疾病预警:你需要知道的这些表现
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5-04-02 08:55:59

  在成长的关键时期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。心理疾病如同隐匿在暗处的 “杀手”,悄悄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然而,只要我们留心观察,便能从他们日常的行为、情绪和思想中发现蛛丝马迹。了解这些预警表现,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。

  一、情绪波动异常

  青少年时期本就情绪多变,但当情绪波动超出正常范围,且持续较长时间时,就需警惕心理疾病的可能。他们可能会毫无缘由地突然大发雷霆,一点小事就引发强烈的愤怒情绪,对身边的人恶语相向,甚至摔砸物品。比如,在家庭聚餐时,父母一句普通的询问,孩子却突然暴跳如雷,大声吼叫,令家人措手不及。与此同时,抑郁情绪也可能悄然来袭,他们常常陷入长时间的情绪低落,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,如游戏、运动、社交聚会等,都提不起精神。整日闷闷不乐,脸上难见笑容,严重时甚至会暗自哭泣,觉得生活毫无意义。

  二、行为举止反常

  行为的明显改变也是重要预警。原本勤奋好学、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,突然变得厌学,频繁逃避上学,找各种借口请假,成绩一落千丈。在学校可能出现违纪行为,如打架斗殴、破坏公物、欺负同学等,以此来宣泄内心的压力与不满。在家中,生活习惯也变得混乱,作息颠倒,白天嗜睡,夜晚却精神亢奋;个人卫生也不再讲究,衣服不换、头发不洗。有些青少年还会出现自伤行为,如用刀划伤自己的手臂、用头撞墙等,这是他们试图通过身体疼痛来缓解内心痛苦的危险信号。

  三、社交退缩孤立

  青少年通常渴望社交,乐于与同龄人交往。但心理出现问题时,他们会逐渐远离社交圈子。拒绝参加朋友聚会、社团活动,宁愿独自待在房间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在学校,课间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待着,不与同学交流玩耍;面对同学的主动邀请,也总是冷漠拒绝。与家人的交流同样减少,回到家后,把自己关在房间,对父母的关心询问爱答不理,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。这种社交退缩孤立的行为,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孤独与无助,进一步加重心理问题。

  四、睡眠与饮食失调

  睡眠和饮食状况能直观反映青少年的心理状态。心理疾病往往会干扰他们的睡眠模式,出现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、早醒等问题。夜晚躺在床上,大脑却异常活跃,思绪纷飞,难以进入梦乡;即使入睡,也会频繁被噩梦惊醒,睡眠质量极差。在饮食方面,要么暴饮暴食,短时间内大量进食,无法控制食欲;要么食欲不振,对任何食物都失去兴趣,食量明显减少,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。这些睡眠与饮食失调的现象,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心理问题的警报。

  五、认知思维偏差

  心理疾病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思维。他们可能出现过度敏感、多疑的情况,总觉得身边的人在议论自己、针对自己,对他人的言行过度解读。在自我评价上,要么极度自卑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对自己的外貌、能力、性格全盘否定;要么过度自负,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,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建议。部分青少年还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,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听讲,学习效率低下;记忆力也有所减退,刚学过的知识、刚发生的事情,很快就忘记。这些认知思维上的偏差,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。

  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预警表现多种多样,需要家长、老师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。一旦发现这些异常,应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帮助,通过心理咨询、心理治疗等手段,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
上一篇:青春期心理 “浪潮” 汹涌,孩子如何驾驭成长之舟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版权所有 © 2022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HTML网站地图 XML网站地图